新華網重慶9月11日電(記者張琴) 重慶三峽庫區巫山縣大水田遺址考古發掘近日取得重要收穫,兩百餘座墓葬出土文物1700餘件,其中大量大溪文化遺存的發現尤為重要和珍貴。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鄒後曦介紹,大水田遺址考古發掘面積共計1300平方米,發現大溪文化、商周、戰國中晚期至西漢早期、六朝、唐宋遺跡470餘處,其中墓葬258座、灰坑211座、房址1座、溝3條,出土陶、石、玉、瓷、銅、鐵、骨質器物小件1700餘件(套)。
  本次考古發掘工作最為重要的是發現了大量大溪文化遺存,部分資料填補了大溪文化發現的空白,對於大溪文化研究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首先是墓葬數量眾多且具有一定埋葬規律的大溪文化墓地的發現,為研究大溪文化的墓地規模、排列方式、聚落形態和人口規模等重要信息及階段性變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次在重慶境內發現了大溪文化瓮棺葬,豐富了大溪文化喪葬習俗的資料,同時也為探討大溪文化關廟山類型對這一地區的重要影響提供了新的資料;第三是大溪文化人骨疊葬的發現與識別為研究大溪文化喪葬制度提供了重要參考資料;第四是植物遺存和動物遺存的系統收集對於探討大溪文化的環境以及其時人們的生業模式具有重要價值;第五是精美石雕、石飾以及骨器的發現為研究大溪文化工藝水平以及其反映的原始藝術表現形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第六是帶有規律刻畫的骨器的發現為探索原始的記事、計數及測量領域提供了新的資料;第七是遺址發現的製作精美的穿孔石鏟、石矛、大型石斧、類型豐富的石雕、石環形飾、玉飾表明該遺址應為大溪文化的中心遺址,其中部分器物應為非實用器,可能具備了禮器(祭器)的性質,為探索大溪文化聚落群以及社會分層等重要問題提供了新的線索。
  據悉,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將對此次考古發掘的重要收穫進行整理,併進一步研討其對大溪文化的重要意義。
  據瞭解,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大溪文化遺址,屬母系氏族晚期至父系氏族萌芽的時期,是5000年中華文明史的象徵之一。位於三峽庫區巫山縣境內的遺址,是中國大溪文化最早的發現地,也是大溪文化的命名地。
(編輯:SN14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c81xciwv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